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北京外國語大學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深入思考“教育強國,北外何為”這一時代課題,推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國際交流、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扎實成效,為書寫新時代新征程教育高質量發展嶄新篇章貢獻北外力量。以下是北外2023年度十大新聞,讓我們共同回顧這一年學校的奮進與發展:
一、北外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2023年,北外黨委按照中央和教育部黨組部署,在第三巡回指導組指導下,認真貫徹“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以凝心鑄魂筑牢根本、錘煉品格強化忠誠、實干擔當促進發展、踐行宗旨為民造福、廉潔奉公樹立新風為目標,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貫通起來,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堅持對標對表,高標準嚴要求,突出學校特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扎實、有序、高效開展。
二、上級領導到北外調研指導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工作

2023年11月29日,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暨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開館儀式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司法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左力,北京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教育工委書記游鈞出席活動并講話。
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占地共5000平方米,包含習近平法治思想館、憲法儀式教育館、“八二憲法”教育館、中外法治文化館等15個現代化特色教育場館,依托標準化的實踐課程、數字化的資源體系和智慧化的服務網絡開展法治教育和法治實踐。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依托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實踐示范基地建設,是基地的重要場館之一,是教育部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檢教合作的重要成果。
?
三、北外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北外3項成果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多語種人才全球勝任力培養的北外模式》榮獲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新時代英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榮獲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服務國際傳播戰略的多語種拔尖翻譯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榮獲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等級和數量均實現新突破。
四、溝通全球文明、增進國際理解,北外舉辦全球文明論壇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2023年9月16日,由北外主辦的全球文明論壇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偉武,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張隆溪,阿爾及利亞-中國友好協會主席伊斯梅爾·德貝什等出席論壇。論壇以“溝通全球文明 增進國際理解”為主題,倡導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壇舉行“一帶一路”國家文化教育大系成果發布儀式,正式啟動全球語言服務平臺項目,發布國際理解貢獻度指數,展現新時代北外使命擔當。
五、北外入選第二批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


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認定結果,14個基地被認定為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北外申報的“大中小學外語教材研究基地”成功入選。2023年9月,教育部第二批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工作交流會在北外舉行,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總督學王嘉毅出席會議,北外黨委書記王定華作為第二批基地代表就大中小學外語教材研究基地建設情況作交流發言。
六、北外獲批多項國家重大項目
2023年,北外獲批多項國家重大項目。北外英語學院金莉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1世紀英語文學紀事與研究》項目、西葡語學院李紫瑩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拉美馬克思主義研究及其代表人物著作譯介》項目、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周鑫宇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當代國際組織內部治理與影響力評估研究》項目等3個項目獲批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際教育學院秦惠民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教育強國內涵、特征與建設路徑研究》項目獲批2023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七、北外期刊建設取得新突破,6本期刊入選CSSCI來源期刊

2023年,北外主辦的《國際漢學》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23-2024)來源期刊。至此,北外主辦的6本期刊入選CSSCI來源期刊,分別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國際論壇》《外國文學》《外語教育研究前沿》《中國俄語教學》《國際漢學》。
八、北外開展“全球文明與青年責任”2023年學生海外實習實踐

為更好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傳遞中國青年聲音,2023年,北外啟動“全球文明與青年責任”學生海外實習實踐項目。該項目是北外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外老教授們回信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全國高校首個以赴海外開展實習實踐為主題,由各專業教師自主申報,面向全體在校學生的實習實踐項目。北外共派出25支海外實習實踐團,46名教師、240名學生,前往全球17個國家,開展實踐交流活動。
九、北外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交出精彩答卷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北外師生積極參與論壇相關活動。校長、黨委副書記楊丹出席民心相通專題論壇。論壇期間,北外派出152名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保障工作,是派出志愿者最多的高校。作為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專題論壇的協辦單位,北外積極承擔論壇籌備工作,7位留學生代表在高峰論壇中出演情景舞臺劇,訴說國家文明在民心相通中友好交融的故事。北外校友王宇豪的“出走世界”國際志愿服務平臺案例被剪輯進民心相通專題論壇的展示視頻中。各大主流媒體聚焦報道北外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情況。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系列報道《新征程上看中國 一帶一路 攜手十年》報道北外以語言為橋梁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的努力與貢獻。《中國教育報》頭版以《搭建語言橋梁 譜寫絲路新篇》為題報道北外發揮多語種特色優勢,積極投身共建“一帶一路”建設的努力與成果。
十、友好、開放、互信、共贏,北外開啟國際交流與合作新篇章


2023年,北外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啟全新篇章。愛爾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米哈爾·馬丁、敘利亞第一夫人阿斯瑪·阿薩德、斯里蘭卡第一夫人麥特麗·維克拉瑪辛、埃塞俄比亞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德梅克·梅孔嫩等先后到訪學校,與師生親切交流,引發廣泛反響。毛里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部部長尼昂·馬穆都,北外“新漢學計劃”博士校友、斯里蘭卡交通與公路部長媒體部長兼內閣發言人班杜拉·古納瓦拉特納,白俄羅斯教育部第一副部長亞歷山大·巴哈諾維奇,非盟委員會教育代表團等高端訪問團來校交流。中非大學聯盟交流機制中方秘書處在北外揭牌成立,為中非高等教育發展提供助力,北外國際交流合作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