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以來,跨越四百余年的中西語言接觸史在人類文明交流進程中書寫了獨特篇章。作為這段歷史最具象化的物質(zhì)載體,西洋漢語詞典不僅凝結(jié)著早期來華傳教士與漢學家的語言智慧,更構(gòu)建起連接東西方認知體系的特殊橋梁。這些誕生于文化碰撞中的珍貴文獻,既承載著漢字音形義的早期域外闡釋,也鐫刻著歐亞語言接觸的深刻印記,為當代學者開啟了一扇追溯中西文明互鑒軌跡的時空之窗。
為研究世界漢語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以及早期漢外辭書的學術(shù)價值,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將以“世界漢語教育史暨早期漢外辭書”為主題,于2025年4月18日在北外召開研討會。本次研討會聚焦16-20世紀漢外辭書編纂史及其學術(shù)價值,將匯聚來自二十余所高校及研究機構(gòu)的五十余位專家學者,涵蓋漢語言文字學、歷史學、文獻學、比較文化研究等多個學科領(lǐng)域。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時期、不同語種的漢語工具書,揭示西人在漢語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認知模式與方法論體系,進而考察其對現(xiàn)代漢語研究范式的奠基性影響。值得關(guān)注的是,姚小平教授近日出版《明末清初西洋漢語詞典三種》為考證明清時期漢語面貌與中外語言文化交流提供了全新實證材料。
研討會誠邀對本主題感興趣的專家學者撥冗參會,期待與您共襄學術(shù)盛舉,擘畫領(lǐng)域未來!
會議信息:
主辦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時間:2025年4月18日8:30-18:00
地點: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三層報告廳